c114讯 12月26日专稿(艾斯)2007年,飞信诞生。
2011年,微信诞生。
2014年,融云诞生。
从飞信到微信,互联网经历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过渡迁移,通信则经历了由电信运营商掌控基础通信资源转为被ott企业“越级革命”。
一切都来的猝不及防。转变即机遇。
自那时起的通信,就明确朝着基于ip的通道进行转化,基于互联网的能力可以被集成到任何一个设备和应用里。而以向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即时通讯和实时音视频通信云服务的融云,便出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更迭中。
使命感从何而来
神州泰岳的高光时刻与飞信共存。彼时的飞信可以说是qq以外的第二个国民级im产品,依托于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体量,飞信的峰值日活接近2亿。
经历过飞信用户从0到千万再到上亿规模增长过程的一群人,在出走神州泰岳后,于2014年打造了一家即时通讯云公司——融云,融云联合创始人兼cto杨攀便是其中之一。无疑,对通信以及im领域的深度积累自然是其创设融云的前提之一,在飞信的业务发展经验、技术发展经验以及经营经验,也都完全用在了融云的发展中。
而回顾起来,除此之外,2014年似乎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时间窗口。
杨攀谈到,那时阿里云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企业开始逐渐接受将业务和数据放在公有云平台上;同时,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业内已经有将第三方sdk嵌入其他应用中提供数据统计等能力的落地实践。“当这两点具备的时候,通信这个事情就可以变成云服务提供出来。”杨攀在接受c114采访时分析到。
他表示,融云从创始以来就有这样一个心态——希望把即时通讯这种非常高端的技术普惠化。
微信、qq、飞信这样的国民级产品,其技术是被垄断在极少数大的厂商手里的。2014年之前的市场自然亦有需求,不少app产品经理希望实现社交化和通信能力,但是实现成本巨大,耗时极长。
“我们希望把一年几百万的成本降到一个月几千块钱,让开发者能够直接引用这个能力。我们希望把这个技术普惠化。其他任何一家有经验的厂商全部都是做to c产品的,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技术普惠给别人。所以,我们也站在历史的关口上,有这个使命。包括在整个通讯云行业,只有我们的团队有经验和背景来做这个事情。”杨攀不无感慨地谈到。
图:融云联合创始人兼cto杨攀
三个“1000”与亿级能力
据介绍,如今已成为中国cpaas领域领军企业的融云,其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里程碑阶段。
2014年6月,融云发布第一版产品,9月正式开始商用。同年,融云平台上实现了1000个注册开发者;2015年第一季度融云收获首个量级客户,同年,融云平台实现了1000万的日活跃数;2016年,融云实现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
截至目前,融云已经实现了7000万以上日均活跃数,日消息峰值达到2218亿,平台注册开发者人数超过30万。
“真正的爆发点是在2016年,我们赶上了中国市场的直播热潮。融云为中国大量的中部直播企业提供了直播弹幕的能力,这个强依赖于我们的im通信通道。融云服务了一个超大规模直播客户,平台一天之内发了2218亿条消息,峰值达到一个小时1000亿条的消息发送量。”
杨攀强调,亿级并发处理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从架构设计来讲,云通信服务必须具备良好的架构,才能弹性应对用户和市场规模增长的需求,单纯依靠硬件堆叠升级总有瓶颈和天花板,而良好的架构设计则能够将支持的容量扩展到无限大。“亿级的概念意味着,当系统能做到这个水平的时候,那规模增长对你来说在技术方面就不存在瓶颈了。”
同时,从客户体验和数据的角度来说,假设有万分之一的概率遇到一次通信的问题,那么服务一万个用户只会遇到一次问题,这个样本就太小了。“服务一亿个用户就会遇到一万次问题,当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有这么多处理经验的时候,随之而来对应的就是服务品质的提升和保障,那完全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我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亿级也是一个门槛。”他指出。
而对于目标是做普适性云平台并从服务全产业角度进行规划的融云来说,该公司产品的第一版就是按照“亿级”处理规模来进行设计的。
崇尚技术 追求服务
杨攀指出,在融云看来,做好通信云服务,核心是技术,本质是服务。
作为一家70%人员是技术团队的公司,融云在技术上的专注度使杨攀可以在采访中自谦又不乏自信地向我们表示:“我们不会干别的,我们就会做通信。”
他谈到,经过十几年技术积累以及海量业务的考验,融云已经实现每秒千万级别消息高并发,海量用户验证了融云的能力;同时通过融云面向移动互联网特性的自有通讯协议eversync,可以让通讯更安全和高效,融云是业界唯一公开承诺可以做到100%消息可靠性的通信云服务厂商。
同时,融云在产品和服务易用性方面下足了功力,其解决方案全面覆盖移动端、pc端、web端,最快可以实现一天时间服务上线;并且,融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3个数据中心和数千个加速节点,覆盖233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融云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可灵活满足客户需求。
“融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产品需求,同时不断追求对性能的极致体验。例如,我们的sdk海量消息接收速度实现了30倍的优化。同时,融云的产品架构也在不断进行演化,从而支持更高的海量并发场景。伴随中国企业的出海,我们不断进化的全球通信网络也在加速保障全球通信质量。”杨攀表示,融云可以通过全链路分析保障通信稳定,并通过数据驱动来确保通信网络质量,融云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增长率远高于业务发展的增长率。
图:融云五大服务体系
而在服务方面,融云首个在业界发布云服务体系,这些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群进行了细致划分,包括重点聚焦系统保障服务的磐石、聚焦消息管理服务的魔方、聚焦技术咨询服务的锦囊、聚焦通信安全服务的方舟和聚焦个性定制服务的玲珑。
杨攀称,在客户服务方面,融云已经从原先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告诉客户最佳实践和主动进行故障报警,不仅能够提升方案落地效率,更能够将故障消灭于萌芽。
“比如说,我们会向客户提供一个业务健康检查报告。这个报告不仅能够暴露存在的问题,洞察自身业务健康状态,还可以提供针对性优化,提升c端用户体验。只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就会在每周一推送相关报告。”
面对5g时代
作为中国cpaas领域的领军企业,人们很难不联想到当初创建这一市场类别的另一家公司twilio。杨攀坦言,融云在成立之初的确有参考和研究过这家美国企业的模式,但事实上,twilio的主要经营形态还是把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电话资源变成可编程的接口api,而融云则直接越过了那个时代,基于互联网和ip通信服务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这是非常大的差别,同样是向外暴露api提供通讯能力,但我们的载体、通道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杨攀指出,以融云业务解决方案覆盖的四大业务场景(应用内社交、直播互动、企业沟通协作和商业沟通)中的直播互动为例,未来直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动性需求,而传统的cdn推流方式将无法解决,需要引入基于webrtc视频通话能力,从而做到非常低延迟的互动。他认为,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直播互动的产品形态会转到低延迟直播方案。
同时,融云还发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客户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式的需求。“以前一个客户可能只需要im,但现在我们的调查发现,需要im的客户有很大百分比同时也需要音频和视频通讯,这个就是融云的路径。我们原来有非常大的im客户基数,因此可以继续在这个群体里面满足他们音频视频的需求,这个也是我们未来很大的方向。”
所有这些5g时代的新需求,对于通信云的厂商来说,就意味着未来要处理更多的海量数据,面临着规模增长的挑战。同时杨攀亦承认,目前国内to b市场的云通信渗透率还在比较低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市场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所有to b业务的共性是增长速度没有那么快。除了这种客观属性外,对于云通信能力使用模式的普及也还不够,所以我们以今年为起点,每年都举办wicc大会,就是想向产业传达这样的信息:现在有这样简单的可以直接拿来即用的通信能力可以集成在企业的产品里,改变产品内部的一些形态和功能,然后提升产品的能力和粘性。同时,我们还要继续降低开发者的门槛——一个东西越发展肯定复杂度会越来越高,这其实是门槛在提升,那如何把它降回来?就是把它再做一层包装,把它模块化、组件化、场景化,把我们最佳实践直接传递给开发者。”
截至记者发稿,融云宣布已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融云称,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构建全球互联的通信云模式,具体细分在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打造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推进三大方面。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我们相信,cpaas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而融云也有望借势5g和物联网时代,继续稳扎稳打,从而真正将即时通讯做到普惠化。
作者:c114通信网 艾斯